上市影视公司半年报陆续出炉。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统计23份半年报发现,上市影视公司的业绩也受到了市场环境挑战等诸多因素的冲击,大部分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甚至亏损。与此同时,约20%的影视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不仅保持盈利,还实现了归属于它们的净利润同比增长。当行业处于冰与火的状态时,人们难免好奇。下半年,这些影视上市公司靠什么实现业绩?
抓精品,盘活库存
随着财报季的到来,影视类上市公司的盈亏被置于聚光灯下。据今日北京商业23家影视上市公司半年报统计发现,业绩下滑仍是影视上市公司的普遍状态,18家公司归属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,其中亏损公司达到11家,占比近一半。但此时,华策影视、文哲影业、捷成股份等5家影视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了归属于净利润的同比增长。
纵观上述五家公司财报的经营状况,稳定内容优势、掌控精品项是保证自身竞争力的关键,而大热剧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司的经营。其中,华策影视在半年报中指出,报告期内首播4部125集电视剧,新开机3部124集电视剧,杀青6部192集电视剧,获得5部146集电视剧;此外,一批优质头部项目经过前期孵化,已经进入立项、开发、准备创业的状态。上半年,《认识楚俊》、《宛如故人归来》突破优酷平台电视剧热度和会员转化率的历史纪录。
同时,盘活库存也成为相关公司稳定经营的一种方式。浙江文英电影公司在财报中指出,报告期内,老剧发行和谈判诉讼仍是盘活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关键措施。公司将库存剧项目责任到人,积极与卫视、视频平台沟通,通过新剧与老剧、发行代理的合作模式,推进库存剧项目的发行。库存项目的情况越来越清晰。以诉讼为端口,协商、诉讼催收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的催收工作卓有成效。
加速内容的实现
内容的稳定性可以提升影视公司的竞争力,但也需要通过加强合作、扩大发行空来进一步展现内容的价值。
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,在已实现盈利且净利润同比增长的5家公司中,有公司提到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。其中,欢瑞世纪在半年报中表示,公司项目预售模式提高了业绩的稳定性,有利于改善现金流。公司关于现实题材、软科幻题材、青春谍战、夏衔、探索等题材的系列探索内容,加强了与各大平台的合作关系。
此外,捷成表示,2022年上半年,公司将继续深挖现有客户的需求和合作,增加片库发行,增强片库流动性;同时,公司进一步加强新商业模式的探索,与合作伙伴进行深度的联合运营与合作,让公司的海量内容进行联合运营,共享多重利益。此外,公司继续尝试探索版权内容新的变现模式,抓住5G时代大屏发展机遇,拓展家庭多屏数字分发模式,打造从内容供应、内容宣发、内容播放到内容消费结算的完整分发体系,创新数字分发,打造家庭客厅影院。新形势下,公司不断扩大多渠道变现能力,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。
数字创意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认为,分发对于内容获得应有的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,尤其是在当前信息众多的情况下。加强与各方的合作,实现更好的发行,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,帮助相关作品获得更好的市场准入,甚至获得比预期更高的目标反馈。
利用新热点在版权运营上发力
如今,以内容为核心发力版权运营,深度挖掘内容价值,已经成为各方共识。最近一段时间,元宇宙,数字收藏等。一直保持热度的,也成为影视公司探索版权运营的领域,一些公司在这里尝到了甜头。
华策影视就是其中之一。半年报显示,公司推出了《生命之初的你》和《仿佛一个故人归来》的可穿戴数字集合,将影视IP中的服饰、道具重新镌刻到了元宇宙中,用3D数字人增强了用户在虚拟空中的真实感体验,从而实现了与影视剧人物有效链接的一次尝试。而华策影视在半年报中指出,报告期内,公司版权运营业务保持高速发展势头。版权运营子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485.82万元,同比增长51.55%,已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生态业务。
此外,慈文传媒也不断透露对IP开发的想法,并表示要打造慈文 品牌+ ;泛娱乐平台,致力于从传统影视内容提供商升级为 泛娱乐产业优质运营商 。在投资分析师徐珊看来,内容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向视频平台出售版权,而是基于内容在多个领域的跨界发展。在这个阶段,观众对内容的需求也更加多元,也表现出更强烈的消费自己喜欢的作品和角色的欲望,愿意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相关作品的互动和联系,从而为影视公司探索版权运营拓展了更大的市场空。
北京商报记者郑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