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半年我国工业为何跑赢 为什么中国工业起步晚

7月19日上午,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、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,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十分明显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4%,高于上半年GDP 2.5%的增速。其中制造业贡献较大,增加值占GDP的28.8%。分析认为,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贡献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。中国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尽力保持制造业的相对稳定,但未来会面临很多挑战。

制造业数据亮眼

田玉龙介绍,今年上半年,受疫情防控和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的影响,工业经济遭受突发性冲击。国家不断出台加快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,各方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。5、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.7%、3.9%。特别是6月份,制造业PMI在连续3个月低迷后有所回升,充分发挥了宏观经济 压舱石 功能。

在这份成绩单中,制造业的数据相当抢眼。从制造业占GDP比重看,二季度,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.8%,比2021年提高1.4个百分点;从投资贡献看,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7.4%,高于固定资产投资3.2个百分点。

事实上,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,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有力支撑。数据显示,2012年至2021年,制造业增加值从16.98万亿元增长到31.4万亿元;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9.4%和28%提高到15.1%和32.4%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
智能制造领先

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贡献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。在疫情和国内外形势复杂的情况下,中国采取多重措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尽最大努力保持制造业比重相对稳定。制造业整体回暖,高技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不断融合发展,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协同发力,为国家产业链对接奠定了基础。 经济学家宋清辉说。

数据显示,今年1-6月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6%,高于制造业6.8个百分点。二季度,单晶硅、多晶硅、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1.3%、50.6%和30.4%,比一季度分别提高37.3%、13%和6.1%。

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,智能制造是关键一招。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、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认为,近年来,传统产业正在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新产业、新动能的平稳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倾斜。 Xiv 规划纲要提出,鼓励增加RD投资、激发企业创新动力等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,智能制造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

比如传统汽车领域,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,尤其是5G应用,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。物联网世界将加速发展,无人车间等智能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。 徐洪才说。

稳定经济 工具包 显著效果
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6月份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达到52.8%,比上月上升3.1个百分点,新订单指数达到50.4%,比上月上升0.2个百分点,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达到51.3%,上升7.2个百分点。

三个指标都超过了50%的平衡线。 告诉北京商报今日记者,这些都表明未来生产经营活动是趋势性向上的,一揽子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取得成效。同时也反映出成本控制对制造业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。

展望未来,制造业也将面临挑战和不确定性。 徐洪才说,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很高,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原材料以及粮食的未来价格存在不确定性。 美联储加息导致的外需收缩等外部环境挑战可能增加。

在分析制造业走向时,宋清辉建议,应充分运用更多金融工具,为制造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,促进中国制造业健康、持续、高质量发展。

北京商报记者冯涛实习记者张寒